热门:绘画与影像的美学共生
据光明日报报导,在电影发展历程中,作为传统视觉艺术形式的绘画与之产生了彼此纠缠的关系,二者如同两...
2023-04-20(资料图片)
据光明日报报导,在电影发展历程中,作为传统视觉艺术形式的绘画与之产生了彼此纠缠的关系,二者如同两条蜿蜒前行的轴线,时而交错、时而并进,在形式创新与内容互动等方面,逐渐消弭了门类艺术的边界,催生了视觉转换上的共生关系。
抽象电影 让几何图形在音乐中舞蹈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视觉艺术史阶段,艺术家逐渐转向非写实风格的创作,抽象图形成为现代艺术的重要素材。电影美学的关注点在此时发生了重要演变,即如何让抽象图形律动起来。
1912年,未来主义艺术家们最早尝试了在胶片上绘制电影,莱奥波德·萨瓦奇创作了抽象动画作品《彩色韵律》。20世纪第二个十年后期,德国艺术家们开始坚定地认为,电影与绘画同为视觉艺术,也应当如绘画一样追崇纯粹的形式抽象,他们试图以将抽象图形转换成活动影像的方式实现一种“视觉音乐”。1916年前后,瑞典艺术家维金·艾格林等绘制了一系列中国卷轴画式的几何动态影像,被称为抽象电影。从1910年到1921年,德国艺术家汉斯·里希特与艾格林都进行了“卷轴”工作,即在长条形的画纸上绘制一系列差别细微的图画,将它们转换成活动影像,以此进行影像实验。里希特在1921年宣称已经制作了第一部抽象动画影片《节奏21》,随后陆续完成了另外两部类似的短动画片,形成《节奏》系列。《节奏21》遵循并拓展了构成主义原则,使用不同灰度的纸板,裁剪出不同大小的矩形,试图通过色彩和大小的差异营造视觉上的三维空间感。里希特强调“节奏”,认为抽象图像的运动衔接关键在于节奏:“节奏是衔接的时间,和音乐是一样的道理。在电影中,我把时间从视觉上衔接起来,而在音乐中,我把时间从听觉上衔接起来。”
艾格林也于1921年在德国拍摄了抽象电影《对角线交响曲》,影片呈现了一些有规律的平行曲线的运动,在黑色背景上,几何线条以对角线构图进行延展、收缩、变幻,伴随着节奏律动,以各种复杂的样式呈现出动态效果,并保持影像整体画面的平稳与协调。艾格林将这些运动的抽象画视为音乐的对等物,在强调赋予抽象绘画以“纯”运动感的同时,还精确剖析了艺术装饰线条的视听语言与传播方法。影片在直觉上的理性主义源自立体派艺术,艾格林的笔记中对亨利·柏格森的绵延心理学、瓦西里·康定斯基的联觉理论等都有过明确涉猎与记载。
1925年,这些以纯粹的几何线条为视觉元素的抽象电影在柏林的乌发影院集中放映,同时展映的还有另外两部法国影片《幕间休息》(1924)和《机械芭蕾》(1924)。1929年在伦敦电影协会上首映的《突色拉瓦》向观众呈现了抽象电影的神秘一面,影片中的抽象人物源自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的启发,影片导演莱恩·莱当时是一位年轻的新西兰画家,主要从事抽象绘画创作。他并不试图通过电影表现单纯的视觉运动,而是试图展现图像的意义。20世纪30年代,随着光学声音和最早的三色染色法的逐步发展,莱恩·莱开始重新思考摄影机、胶片和放映机等电影制作的综合工具,成为有声电影时期最重要的抽象动画制作人之一。他于1935年直接在胶片上绘制图画完成了两部影片《彩色盒子》和《万花筒》,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将其命名为“直接电影”,这两部色彩斑斓的抽象音乐电影向观众展示了电影艺术在色彩、音乐、构图、韵律上的综合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