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24日,在天津市“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主题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即“十项行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天津自贸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剑楠就推动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情况作简要介绍。

孙剑楠指出,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8年以来,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累计实施制度创新措施581项,向全国复制推广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发挥了创新“试验田”作用。截至2022年底,区内市场主体累计达8.2万户,超过自贸试验区成立前3倍;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近4000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44.25亿美元,年均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市的40%左右;税收收入年均增速超5%。天津自贸试验区用占全市1%的土地,吸引了全市5%以上的市场主体,贡献了全市14%左右的税收收入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

一是坚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发起召开首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签署《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先后共同推出179项“同事同标”事项。做好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引领,2022年滨海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重点项目超60个,投资额超620亿元。

二是坚持为国家试制度的初衷。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主动对接RCEP经贸规则,2022年天津口岸RCEP项下超60亿元进出口货物享受关税优惠。推动离岸贸易创新形成“天津模式”,完成实体经济“集团采购”、大宗商品离岸贸易、海外工程承包三种模式创新业务。金融开放创新有序推进。设立天津自贸试验区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中心,截至2022年底,FT账户累计结算量超6400亿元,16个自由贸易全功能型资金池聚集资金近200亿元。要素交易平台盘活工作取得突破,推动电交所、油气交易中心创新形成全国首创交易模式。积极探索要素自由流动。探索人才跨境便利化举措,出台天津自贸试验区首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落地北方首个东南亚跨境人才服务中心,获批国家首批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监管先行先试,进一步丰富数据跨境合规路径;以医疗健康数据为主要场景,推动数据产业化模式创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修订完成,设立国际商事审判庭,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推出“智能审批”服务,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坚持为天津谋发展的使命。在改革创新引领下,天津自贸试验区培育了一批具有天津特色、全国领先的产业。租赁持续全国领先,截至2022年底,区内各类租赁企业超过4000家,租赁资产规模超1.4万亿元,其中跨境租赁资产1100亿美元,约占全国80%。累计完成2109架飞机、164台发动机、470艘船舶和71座海工平台租赁业务。商业保理上升势头强劲,自贸试验区区内共有各类保理企业近500家,总资产超过2500亿元,连续多年领跑全国,发放贷款总额近2200亿元,一大批行业龙头保理企业入驻。保税业态不断拓展,十余家企业获批开展保税维修业务,产品品类已涵盖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船舶等多个品类。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平行进口汽车持续领跑全国,2022年累计进口平行汽车约3.5万辆,占全国进口平行汽车进口总量超七成;二手车出口快速发展,区内共有10家企业获得二手车出口资质,2022年出口二手车5500辆,同比增长近7倍,出口金额1.4亿美元,位列全国第三;网络货运加速聚集,获批开展智能集装箱卡车道路测试,截至2022年底,22家企业获得成品油电子商务零售试点资质,累计实现销售额超26亿元。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累计批准临床急需进口药品12个批次、4个品规,助力国内第一款自主知识产权CAR—T产品进入上市流程。

孙剑楠表示,下一步,天津自贸试验区将牢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使命,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以“五个自由便利、一个安全有序流动”为牵引深化集成改革创新,推进创新经验复制推广,更大力度服务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

转载须注明来源滨海发布

上一篇:【羽生结弦同人】英语课无聊摸鱼随便写的 当前时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