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信息:思维悖论:不想车企赚钱,却又想让车企造更好的车
消费和制造一直都有一个明显的悖论:用户希望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更超前的技术,但却不希望企业中拥有...
2023-03-28消费和制造一直都有一个明显的悖论:用户希望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更超前的技术,但却不希望企业中拥有较高的毛利率。
让企业赚钱,天塌不下来,而且企业一定要有足够的盈利能力,才能够为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才能够用更多的资金培养研发人才,创造更好的技术标准。
【资料图】
全球任何一个伟大的企业,成为伟大的前提,一定是拥有较高的毛利率,只有利润率才能够推动企业快速向前发展。
以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苹果为例,其2022年的净利润达到998亿美金, 营收接近4000亿美金,利润率相当惊人,强大的盈利能力快速推动苹果良性发展速度,每年的高端化发展成果明显,背后是强大到几乎垄断的产业和技术,保证了产品在高端市场没有直接竞争对手。
想要更好的体验感、超前的技术、稳定的产品和全维度的竞争力,必须要保证企业赚钱。
丰田同样是如此,作为世界500强中最能盈利的汽车企业,丰田在造车这件事儿上非常恐怖,一方面想尽办法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研发更加主流的技术,推动大型集团向前发展。
所以丰田每年都有恐怖的盈利能力。
但让企业赚钱这个最基本的理念有很多人都想不清楚,我可以理解消费和销售的对立面,站在经济学的角度上可以很好的被理解,但从企业角度来看,要求一家企业全方位的付出并不现实,尤其是要求中国汽车企业面面俱到,更是难上加难。
今年的乘用车市场呈现价格震荡局面,不少人要求企业车辆价再低一些,几乎要挖空企业最后的一些利润。
造车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但想要通过赚钱盈利,保证企业的核心动能非常难,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还只是停留在基本制造上,盈利的路径只有基本制造业一条。
我们无法通过兜售专利、软件服务来盈利,无论是长城、吉利、长安还是奇瑞,在整个全球市场格局中都是低位发展,本身的盈利能力就无法和丰田、大众、本田相抗衡。
价格战打到最后必然会率先侵蚀中国企业的核心利益,因为外资企业永远可以利用全球市场庞大的销量基础来将中国企业的利润压缩到极致,甚至倒挂也不无可能。
所以最近一直在强调让市场价格稳定,汽车本身就不是一个暴利行业, 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到售后,需要一系列的精力、财力投入,这些投入换回来的果实却非常少,稳定价格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发展。
让中国企业活下来,才有可能从产业链上占据上风,压倒外资品牌,如果价格战还要继续打,打到最后逼退的不是外资企业,可能是本身利润就单薄的中国品牌。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但很多人很容易被带节奏。